博鱼体育初春的午后,微风徐徐,路旁的花草树木纷纷吐新纳绿,位于川汇区新街西侧的周口皮件厂内的绿植却仿佛还未从冬眠中苏醒一般,新芽未吐、枝叶未添,和“沉睡”多年的厂房一样,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属于自己的“春天”。
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周口皮件厂曾在周口名噪一时,辉煌时期,皮件厂工人300余人。大烟囱、旧厂房、大车间、缝纫机、二八杠、铝饭盒……这些独属于特定时期的专有名词,包揽了一代人的半生回忆,也承载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宝贵记忆。
3月10日,记者在周口皮件厂见到了原生产厂长张巧玲和手套车间主任王爱真。她们回忆过去的神情和阵阵爽朗的笑声带着记者重回到那个机器轰鸣、工人如潮的周口皮件厂。当时,周口皮件厂主要生产出口劳保手套,产品曾远销欧洲7个国家。王爱真从旧厂房翻出了一些旧手套,在岁月的侵蚀下,这些手套保存完好,并未褪色。“这有电焊手套、109型号手套、88型号手套、106型号手套、生活手套和羊皮手套,还有的找不到了,那时候生产的种类加起来有十几种呢。”王爱真说,工厂那时候还为皮毛厂加工裘皮衣、皮箱等,产品曾也远销至俄罗斯。
“厂子当时效益好,好多人想进厂。”今年75岁的张巧玲告诉记者,“俺厂规模不小,你想想,光生产手套的就有4个车间,每一个工艺都有一个专属车间,印象中有十来个。”谈起以前上班时的情景,张巧玲感慨道:“那时候人都努力得很啊!后来上班是计件攒工资,多劳多得,加工一双手套1毛钱,厚点的都是1毛多,干得多的一个月能挣个百十块,清早5点多来,晚上天黑了才回家,中午都是拿着铝饭盒带饭在厂里吃,条件好的弄个菜,一般都是拿个馍喝点开水就又继续干了。”
15岁便进厂工作的王爱线岁,和张巧玲是相伴几十年的好工友、好姐妹。“刚进厂的时候当学徒工,一个月18块钱,干满3年才涨到21块钱。那时候,看着老工人有的都能拿40多块钱,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啊。”王爱线年,厂子效益不好,好多人都下岗再就业了,我在厂里干了33年啊,(下岗)不适应,感觉心里空空的。好在工友们常和我联系,聚一块儿也总聊起以前在厂里有说有笑干活的日子。”
岁月如歌。如今,周口皮件厂被列为周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时隔20多年,昔日的工友们再聚首,选出了包括张巧玲、王爱线位代表,对周口皮件厂做最后整理收尾工作。“既然工友信任我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做好最后的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说,谁让咱们工人有力量呢!”王爱真爽朗地笑着。
“目前,周口皮件厂的保护修缮方案已敲定博鱼体育,下一步将对其开展改造保护工作,于近期开工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筑设计科负责人说,皮件厂是见证周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的一部分,要切实做好保护、利用与管理,使其永远留存下来,助力周口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开展。2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