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特别关注:不容忽视趁虚而入的新型“皮包公司”

  新闻资讯     |      2023-09-28 19:02

  完美体育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无资金、人员和场所的企业叫“皮包公司”,到处行骗,害人不浅。近年来,另一种“皮包公司”又悄然出现,为害交易安全,但它的产生不是因为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把关不严,而是因为企业倒闭后随意退出市场留下的后遗症。笔者针对这种新型“皮包公司”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对预防“皮包公司”的危害,法律法规都曾有过规定,但操作起来存在许多困难,虽然各地工商部门纷纷从自身职能出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要综合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笔者在瑞金市工商局12315投诉指挥中心看到这样一个案例:2004年,该指挥中心曾接到福建一名商人的投诉,称其与瑞金某公司签订了一批价值2.5万元的生姜购销合同,并按合同支付了1000元定金后,就再也找不到这家公司了。据该中心的一名办事员说,这名商人当时还指着在合同中留下的公司印章和标明的公司注册号气愤地说:“这个公司有营业执照,有企业公章,怎么就成了‘皮包公司’呢?”

  后来,工商部门调查发现,这个公司于3年前就已经倒闭而没有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工商部门已于2003年通过公告吊销的办法,依法宣告其“死亡”,但其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至今还未能收回。

  笔者通过网络查询后发现,这种利用表面上合法而实际上已经作废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行骗的事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

  瑞金市工商局一名从事企业注册登记工作达10年之久的“老工商”告诉笔者,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有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新陈代谢本是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倒闭企业不依法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擅自退出市场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据该局的一份登记资料显示,2003年以前,该市每年平均有78%的倒闭企业不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成为名存实亡的“失踪”企业,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公告吊销的办法一次性“宣告死亡”,但其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都无法收回,只能从法律上宣布其作废。

  企业这种“自行”退出市场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市场主体的诚信缺失,而且为个别不法人员携带原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到外地行骗留下可乘之机,部分“失踪”企业因此成了死而不僵的“皮包公司”。

  如何规范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铲除“皮包公司”滋生的土壤,成为市场监管的一大课题。

  其实,国家法律法规对此早就有过规定。1993年公布实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破产、解散、倒闭,在公司清算结束后,应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此也有类似的规定。

  在调查中,一名工商人员对此表示很无奈。他说,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的市场退出行为是进行了规范完美体育,但《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不依法办理注销登记的行为只规定了“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虽然对拒不办理注销登记的行为规定了“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以公告吊销的办法处理,而且这种方法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他在谈及依法处罚时认为,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很大的不可操作性,因为企业已经实际“死亡”,别说是处罚,就是找人都找不到,再说,工商部门即使对其作出处罚决定也难以执行。

  尽管如此,工商部门还是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遏制和减少“皮包公司”的产生。据介绍,瑞金市工商局自2004年初开始,就对名存实亡的倒闭企业采取“黑名单”制度对其延伸信用监管,把拒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倒闭企业投资人、法定代表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列入了“黑名单”,分批向社会进行了公示,也对其权利进行了限制,规定其3年内不得再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

  “黑名单”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在一份统计报表中发现,2004年瑞金有69家企业退出市场,其中65家已主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另4家列入“黑名单”后不仅补办了注销登记,还接受了工商部门的行政处罚。部分“失踪”多年的企业也开始补办注销登记。

  据瑞金市工商局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显示,自“黑名单”制度实施以来,有80%的“黑名单”企业交回了营业执照和公章,补办了注销登记。

  “黑名单”制度毕竟是亡羊补牢的办法。笔者认为,根治新型“皮包公司”,确保经营者的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治理。

  ——延伸企业的信用监管。尽管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能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但在办理注销登记方面“晚节”不保,也是一种信用缺失的表现。而据了解,目前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大都局限于企业存续期间的交易行为,应该将其延伸到依法“善终”。“黑名单”制度实质上是企业信用监管的一个方面,是对企业信用评价的延伸。

  ——对企业进行实地年检、定期回访。据了解,企业实地年检率平均还不到60%,且大都是采取形式审查的办法,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不甚了解,哪些企业将要倒闭也心中无数,推行实地年检、定期回访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建立动态跟踪监管制度。大部分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在企业兴旺时期与之联系得比较多,而当企业不景气时,则无人问津,以至于企业何时倒闭的都没人知道。如果对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监管、及时预警“病危”企业、催促“收摊”(正在组织清算)企业、寻访“失踪”企业,提前把住企业退出市场的“关口”,情况就好多了。(编辑:傅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