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做什么?买菜、吃饭、缝补衣服,养老、教育、文体活动近年来,北京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圈”内服务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1月1日,国际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带领美杰新青年乐团,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一方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新年音乐会。当晚的音乐会在世界名曲《四季》中开启,随后吕思清、吕良杰父子同台演绎了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会上还演奏了风格多变的《中国名曲联奏》、经典名曲《梁祝》、《四季》之“夏”、《沉思》、《云雀》等乐曲。
此次的演出地“一方音乐厅”位于方庄芳古路边一座街边小楼的三层。这座小楼原先是一家粤菜馆,经过改造后变身为文化艺术中心,集书店、艺术中心、剧场于一体,成为方庄地区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方庄地区的文化消费空白。家住芳城园三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出了小区过一条马路,就能到活动中心,步行只需5分钟,十分方便。
走进艺术中心,一楼是三联韬奋书店的旗舰店,设有亲子阅读区、咖啡区完美体育,售卖的文创商品也非常有特色,旁边还专门开辟了儿童体育拓展项目。二层的“可艺术中心”推出了“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观众可免费预约观展。三楼是“一方剧场”,可以根据需要变成多种形式,未来这里还会有多种可能,比如与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开展合作,为社区居民带来喜剧、相声表演。
方庄是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作为北京住宅建设改革的一块“试验田”,这里生活性服务业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底商就能满足居民买菜、理发等需求。以方庄环岛为中心,往西有大型商超购物中心,往东是餐饮一条街,各种特色餐饮应有尽有。但随着基础设施逐渐陈旧、商业业态日趋老化,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口流失,方庄地区逐渐没落。
方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文介绍,方庄地区不缺基础便民商业,但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多元、个性化新型业态的需求,尤其是文化、娱乐业态缺失,有不少方庄居民下班后绕道其他商圈“逛吃”一番再回家。如何把方庄的消费留在方庄,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初,方庄的城市更新工作就有了初步构想,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到“活力中心”,再到“区域综合型城市更新”,周文参与并见证了这其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前身为贵友商场的方庄时代life购物中心从传统商圈升级突围,变成了集特色餐饮、儿童娱乐、休闲体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全新社区型购物中心。记者在地下一层看到,这里设有电子产品回收站和维修站,超市可满足居民线上、线下购物需求。购物中心负责人任晓东说,这里已经成为方庄居民休闲、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些居民看到他们会提意见,应居民的要求,今年购物中心地下一层新入驻了一批餐饮小店,能够满足周边上班族和居民的简餐需求。
中午12点多,正值饭点儿,长安商场地下一层的社区食堂热闹起来。顾客们端着餐盘排队挑选午餐。这里每餐提供十几款荤素菜品,同时还有主食、汤和水果,称重计价的方式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居民李大妈家住二七剧场路,距离长安商场不到500米,平时来这里十分方便。当天,李大妈选了红烧肉、狮子头、西红柿炒蛋、清炒青笋,“岁数大了,饭量小了,可又想吃得丰富,这样的方式很好,每种可以少盛一些,样数多一些。”李大妈说,一顿午饭花了不到20元,还有免费的汤可以喝,很实惠。“如果下午不想出来,也可以直接打包把晚饭带回家。”
用餐区放置的都是舒适的软座,李大妈端着菜盘,和熟识的居民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她告诉记者,社区食堂是去年4月份开业的,解决了周围不少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天气好的时候,她和老伴儿几乎每天中午都来用餐。
要说走出家门15分钟能找到什么?李大妈说,“那可太多了。商场、超市、书店、电影院,尤其是大冬天不愿意在外面逛的时候,长安商场里一待就是一天。”
作为西城区月坛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商场是北京市首批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试点商场,于2019年升级调整为社区生活中心。记者走访看到,地下一层除了社区食堂,还分布着生活超市、健康驿站、生活驿站、药店等各种生活服务业态,改衣洗衣、手表维修、照相、皮具护理、头皮洗护、验光配镜等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重装开业时,围绕社区定位我们已经较调整前增加了餐饮、生活服务、儿童娱乐等业态的占比,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我们还在持续进行空间调整,优化业态结构。”长安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整原则上,作为社区商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目标客群高频到店、重复购买完美体育,所以要满足目标客群的多元化需求;围绕核心客群的日常生活,重点布局成交概率大、复购率高的业态。在重装调整后,商场又累计调整品牌90个,调整面积7730平方米,调整率达50%。
重装开业时,商场主要增加了电影院、书店、美发以及聚集各种生活服务项目的生活驿站,之后补充了瑜伽、药店、美睫美颜等项目,同时丰富餐饮业态,满足多元化就餐场景,超市则根据居民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开通到家一公里服务。
一大早,昌平区昌盛园小区居民王阿姨和老伴儿到家附近的昌盛小街菜市场买菜,“每天我们来这儿买菜,离家很近。”以前,王阿姨买菜需要去北环早市,对老人来说路途较远,去一趟不容易,每次都得囤不少。现在只需要走出家门五六分钟,就能随吃随买。
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去服务驿站,来一份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午饭。吃完饭回家,改造完的社区有舒适的步道、怡人的绿化区域、崭新的儿童活动区。在回家的路上,便利店(超市)、餐厅、理发店、洗衣房、快递站点、手机维修等各类小店一应俱全。
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盛慧介绍,昌盛园属于昌平区城南街道东生活圈,这个老城区住宅生活圈面积不到1.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1.9万人,还覆盖了介山、砂石厂(观澜时代)、世涛天朗、畅春阁社区(澜湾别墅、水晶屿)等住宅区域。其中,昌盛园小区还是昌平老城区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
便民生活圈内,核心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昌盛小街”。这里原名介山路,全长628.5米,连接五个社区。城南街道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对小街业态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优化道路、增补绿植、增设公共设施、融入文化及创城元素、改造周边墙体立面等措施,将介山路变为“昌盛小街”。
短短600多米的街道,承载了食、购、鲜、住、美、医、衣七类业态,还创新街区运营管理模式,组建由社区、商户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商居同盟,引导小街商户自觉规范有序经营,形成政府、商企、组织、居民融合共生的“大邻里圈”。
小街上的介山书店,原本是个100平方米的废旧车棚,改建为兼具阅读角、咖啡馆、活动室及议事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社区租金让利、商户利润让利、街道和商居同盟提供平台,让昌盛小街商户抱团谋发展。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做什么?买菜、吃饭、缝补衣服,养老、教育、文体活动近年来,北京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圈”内服务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1月1日,国际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带领美杰新青年乐团,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一方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新年音乐会。当晚的音乐会在世界名曲《四季》中开启,随后吕思清、吕良杰父子同台演绎了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会上还演奏了风格多变的《中国名曲联奏》、经典名曲《梁祝》、《四季》之“夏”、《沉思》、《云雀》等乐曲。
此次的演出地“一方音乐厅”位于方庄芳古路边一座街边小楼的三层。这座小楼原先是一家粤菜馆,经过改造后变身为文化艺术中心,集书店、艺术中心、剧场于一体,成为方庄地区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方庄地区的文化消费空白。家住芳城园三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出了小区过一条马路,就能到活动中心,步行只需5分钟,十分方便。
走进艺术中心,一楼是三联韬奋书店的旗舰店,设有亲子阅读区、咖啡区,售卖的文创商品也非常有特色,旁边还专门开辟了儿童体育拓展项目。二层的“可艺术中心”推出了“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观众可免费预约观展。三楼是“一方剧场”,可以根据需要变成多种形式,未来这里还会有多种可能,比如与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开展合作,为社区居民带来喜剧、相声表演。
方庄是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作为北京住宅建设改革的一块“试验田”,这里生活性服务业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底商就能满足居民买菜、理发等需求。以方庄环岛为中心,往西有大型商超购物中心,往东是餐饮一条街,各种特色餐饮应有尽有。但随着基础设施逐渐陈旧、商业业态日趋老化,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口流失,方庄地区逐渐没落。
方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文介绍,方庄地区不缺基础便民商业,但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多元、个性化新型业态的需求,尤其是文化、娱乐业态缺失,有不少方庄居民下班后绕道其他商圈“逛吃”一番再回家。如何把方庄的消费留在方庄,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初,方庄的城市更新工作就有了初步构想,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到“活力中心”,再到“区域综合型城市更新”,周文参与并见证了这其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前身为贵友商场的方庄时代life购物中心从传统商圈升级突围,变成了集特色餐饮、儿童娱乐、休闲体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全新社区型购物中心。记者在地下一层看到,这里设有电子产品回收站和维修站,超市可满足居民线上、线下购物需求。购物中心负责人任晓东说,这里已经成为方庄居民休闲、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些居民看到他们会提意见,应居民的要求,今年购物中心地下一层新入驻了一批餐饮小店,能够满足周边上班族和居民的简餐需求。
中午12点多,正值饭点儿,长安商场地下一层的社区食堂热闹起来。顾客们端着餐盘排队挑选午餐。这里每餐提供十几款荤素菜品,同时还有主食、汤和水果,称重计价的方式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居民李大妈家住二七剧场路,距离长安商场不到500米,平时来这里十分方便。当天,李大妈选了红烧肉、狮子头、西红柿炒蛋、清炒青笋,“岁数大了,饭量小了,可又想吃得丰富,这样的方式很好,每种可以少盛一些,样数多一些。”李大妈说,一顿午饭花了不到20元,还有免费的汤可以喝,很实惠。“如果下午不想出来,也可以直接打包把晚饭带回家。”
用餐区放置的都是舒适的软座,李大妈端着菜盘,和熟识的居民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她告诉记者,社区食堂是去年4月份开业的,解决了周围不少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天气好的时候,她和老伴儿几乎每天中午都来用餐。
要说走出家门15分钟能找到什么?李大妈说,“那可太多了。商场、超市、书店、电影院,尤其是大冬天不愿意在外面逛的时候,长安商场里一待就是一天。”
作为西城区月坛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商场是北京市首批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试点商场,于2019年升级调整为社区生活中心。记者走访看到,地下一层除了社区食堂,还分布着生活超市、健康驿站、生活驿站、药店等各种生活服务业态,改衣洗衣、手表维修、照相、皮具护理、头皮洗护、验光配镜等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重装开业时,围绕社区定位我们已经较调整前增加了餐饮、生活服务、儿童娱乐等业态的占比,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我们还在持续进行空间调整,优化业态结构。”长安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整原则上,作为社区商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目标客群高频到店、重复购买,所以要满足目标客群的多元化需求;围绕核心客群的日常生活,重点布局成交概率大、复购率高的业态。在重装调整后,商场又累计调整品牌90个,调整面积7730平方米,调整率达50%。
重装开业时,商场主要增加了电影院、书店、美发以及聚集各种生活服务项目的生活驿站,之后补充了瑜伽、药店、美睫美颜等项目,同时丰富餐饮业态,满足多元化就餐场景,超市则根据居民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开通到家一公里服务。
一大早,昌平区昌盛园小区居民王阿姨和老伴儿到家附近的昌盛小街菜市场买菜,“每天我们来这儿买菜,离家很近。”以前,王阿姨买菜需要去北环早市,对老人来说路途较远,去一趟不容易,每次都得囤不少。现在只需要走出家门五六分钟,就能随吃随买。
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去服务驿站,来一份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午饭。吃完饭回家,改造完的社区有舒适的步道、怡人的绿化区域、崭新的儿童活动区。在回家的路上,便利店(超市)、餐厅、理发店、洗衣房、快递站点、手机维修等各类小店一应俱全。
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盛慧介绍,昌盛园属于昌平区城南街道东生活圈,这个老城区住宅生活圈面积不到1.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1.9万人,还覆盖了介山、砂石厂(观澜时代)、世涛天朗、畅春阁社区(澜湾别墅、水晶屿)等住宅区域。其中,昌盛园小区还是昌平老城区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
便民生活圈内,核心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昌盛小街”。这里原名介山路,全长628.5米,连接五个社区。城南街道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对小街业态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优化道路、增补绿植、增设公共设施、融入文化及创城元素、改造周边墙体立面等措施,将介山路变为“昌盛小街”。
短短600多米的街道,承载了食、购、鲜、住、美、医、衣七类业态,还创新街区运营管理模式,组建由社区、商户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商居同盟,引导小街商户自觉规范有序经营,形成政府、商企、组织、居民融合共生的“大邻里圈”。
小街上的介山书店,原本是个100平方米的废旧车棚,改建为兼具阅读角、咖啡馆、活动室及议事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社区租金让利、商户利润让利、街道和商居同盟提供平台,让昌盛小街商户抱团谋发展。